温度新闻:从“纸上”到“足下”!温商院5000余名学子同上“行走的思政课”

作者:来源:温度新闻时间:2025-07-16 10:45:00

WX20250721-104902@2x.png

今年暑期,温州商学院194支实践队伍、5072名学子奔赴浙江各地,开展集中性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带来一场覆盖全校四分之一学生的实践热潮。这不仅是该校深度整合实践育人资源的首次“大练兵”,也是“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的双向奔赴,为高校实践育人改革谱写了生动篇章。


“今年的实践不再各自为政,课堂上所学的理论与火热的社会现实真正拧成了一股绳。”该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书记龙军的感慨,道出了改革的核心突破。自2024年起,温州商学院积极践行“大思政课”理念,改变了原来由马克思主义学院与校团委各自为政开展社会实践的旧模式,建立了学校党委统一领导,马克思主义学院积极协调,党群工作部、教务部、学生事务部、团委等职能部门密切配合的思政课实践教学工作体系,整合实践课程和资源,探索构建“1+N”实践教学新模式,实现了“理论指导-实践锤炼-成果转化”的闭环。

“1”为必选项目,聚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浙江的实践”这一大主题,194支队伍围绕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党建等六大领域,聚焦“乡村振兴”“两山实践”“民营经济”“创新创业”“社区治理”“基层党建”“枫桥经验”等选题开展实地调研。如“康雅乐龄”实践队深入文成县平和乡,探寻文旅产业赋能乡村振兴发展新路径;“烛光志愿者”实践队走进文成县南田镇,深入开展基层治理调研;“践行者”实践队深入乐清市南岳镇后塘村,探索绿色发展与民生改善同频共振的新范式。

“N”则为限选项目,涵盖参观考察、公益服务、寻访缅怀等具体内容,与调研主题形成互补。如“青知行”实践队走进浙南一大旧址,用微视频记录红色故事;“e米阳光”实践队走进文成县公阳乡,为当地留守儿童开展“暖阳成长”系列科普知识教学活动;“薪火杭行”实践队走进杭州市临平区崇贤北庄村,开展老党员革命经历深度访谈活动。

“双导师制”是另一大特色。每支队伍配备一名专业课教师或辅导员全程带队,负责实践过程组织、指导与管理;同时配备一名马院思政课教师,全程进行理论指导、成果质量监控与考核。如城市学院“创二代英才班”实践队,带队老师台新民与指导老师许雪莲协同发力,从民营企业代际传承机制与温商精神当代延续的双重视角展开深度调研,让学生深刻理解“企业家精神”的新时代内涵。

改革带来的实践深度,让成果更具现实温度。从社区课堂到乡村田野,从企业车间到非遗工坊,温商院学子的实践成果已从纸面报告走向社会落地,形成跨越城乡的立体回响。据统计,194支队伍累计完成线上线下问卷约6.79万份、深度访谈约3400余人次,足迹遍布温州、杭州等浙江多地的乡村、社区、企业及红色教育基地,相关实践成果被潮新闻、温度新闻等媒体报道50余次,成为连接校园与社会的鲜活纽带。

从社区非遗课堂的欢声笑语,到乡村墙绘前的驻足赞叹,再到企业车间里的深度探讨,温州商学院194支实践队伍的足迹所至,留下了青春与社会碰撞的火花。正如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陈宜治所言,“让思政课走出教室、走进田野,正是要让青年在实践中读懂理论的力量”,此次暑期社会实践的丰硕成果,不仅是5000余名学子用脚步丈量大地的成长印记,更彰显了高校实践育人改革的创新魄力。这场跨越城乡的实践热潮,已然成为一堂生动的“行走的思政课”。

(温度新闻 2025年7月1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