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风”建设】商院榜样|陈贤望:在自己热爱的艺术设计道路上不断前行

作者:赵倩 林露 李佳榕 金贞贞/文来源:传媒与设计艺术学院时间:2021-05-23 22:20:00

今年的五一小长假期间,有一位老师始终没离开校园,他一边要忙着指导毕业班学生的毕业设计,一边则是和学生一起积极筹备一年一度的艺术设计类毕业设计展览。

微信图片_20210615153224.jpg

   他就是陈贤望,是传媒与设计艺术学院视觉传达系党支部书记、视传教研室主任、副教授、荷兰FACING SPACE设计中心成员,一位深受学生喜爱的老师。他的课堂,他的经历总能带给我们意想不到的收获。借着工作的空隙,他向我们讲述了他的设计艺术岁月。

   早些年,他曾获得国内外设计类大赛多项奖项。近年来,自他从事设计教育后,他把更多的时间精力投入到了设计教育事业上,以个人身份参加的设计类竞赛较少。他并没有因此而遗憾,因为当他带领他的学生参加专业学科类竞赛获得国家级、省级奖项的时候,他感到无比欣慰。

   中学时期,在个人兴趣和家庭氛围的双重影响下,他开始美术学习。通过多年的学习经历,他对艺术设计深有研究,在他众多的的艺术作品中也是涉猎了绘画、装饰艺术、平面设计、艺术摄影、广告设计等诸多板块。他认为在绘画当中学到的的很多东西,在设计当中是可以运用到的。以自己原创的插画为例,把它应用到一款产品的包装上或者是一张海报上就是很好的运用。在他的理解当中,绘画、设计的很多原理都是融会贯通、如出一辙的,关键在于自己的理解与领悟。

   年轻气盛的他在本科毕业以后有着自己的热血与信念,他进入到设计公司做着自己喜欢的工作。但设计公司紧张的节奏让他常常感到灵感枯竭,与此同时,工作中设计作品的输出总有一种江郎才尽的感觉。后来,他选择继续深造,不断提升自己,才有了今天我们认识的他。当他回忆自己的工作阶段时,他说道:在设计公司工作那这段时间如果算青春的话,那么他的青春时代真的很快乐,他在做着自己热爱的事业,青春的活力与蓬勃令他难忘。

微信图片_20210615153219.jpg

   设计专业属于应用型专业,需要大量的实践,从前的工作经验他可以很好地用于课堂之中,例如甲方的要求、工作的内容、思考经验等等,这也是为什么他的课总是深受学生们的喜爱。对于老师而言,学生就相当于是甲方,如何上好每一堂课是老师在努力准备的。新的专业课对学生来说很陌生,但他总能用易懂的方法传授给学生。

   当老师期间,能为温州本土的品牌做设计,令他很有获得感。而上好课,教的好,带的学生参加设计比赛获得奖项,也让他感觉十分有成就感。他认为:用心做,可以双赢,教学相长。学生有好的想法也是可以刺激到老师的,教与学分不开,老师与学生之间相互促进,也是一种不断学习的过程。

   在学校的官网上有一幅他的作品“stop copy”。他说这幅作品是为深圳设计之都大赛准备的,主题是“公益”,意义在于保护知识产权,禁止抄袭。而作品的灵感则来源于我们都玩过的一个小游戏——铅笔涂鸦。当你把硬币放在纸下,用铅笔去涂时,纸上便会出现一样的图案,如同彩票刮刮卡。

   有许多人说过视觉传达这门学科入门简单但是进阶却很难,他接触视觉传达十多年,认为其中的难点在于“创”,对此他给出两个建议去寻找创意:一是观察、感受、体验生活,因为生活中的细节能给创作者很多灵感;二是从输入换取输出,输入可以提供许多创作素材,创作者就需要多看多走多接触多思考。   

微信图片_20210615153209.jpg

  

   从公司就职到如今的教育事业,有输入有输出,只有对自我有更好地提升才能够输出地更多。在今后的计划中,他打算继续学习,去访问更多的专业学者,与他们多交流,以此来提升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