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扬简介
1951年出生,籍贯安徽,1989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系,获经济学博士学位。曾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党组成员、副院长兼金融研究所所长。
现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理事长、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学部主任等职。
曾任第十二届全国人大代表,全国人大财经委员会委员。曾5次获得“孙冶方经济金融创新奖”
专业领域:货币、银行、金融市场、财税。
温都记者 王雄涛
温州商学院首任校长、我国著名经济学家李扬(以下简称“李”),日前接受温都记者(以下简称“温都”)采访,谈商学院未来发展。
温都:什么样的机缘让你决定来商学院担任首任校长?
李:20多年前,我就与温州结缘了。在上世纪80年代,中国社会科学院为温州的经济发展曾做过两个规划,我参与了其中一个,常到温州企业调研。在本世纪初,我主持了《中国金融生态的评价》课题,我们评价全国600多个城市的金融发展情况,评价结果对金融投资行为有一定引导作用。当时,温州排前5名,比较靠前。
这些年,我对温州金融改革也非常关注,多次参加关于温州金改的学术活动。就在前两天,还和市金融办的相关负责人探讨金改问题。可以说,作为经济学研究者,我一直都在关注温州的发展。
担任校长,是因为在好友引荐下,温州商学院创办人张汉鸣先生多次来拜访,阐述办学理念和发展规划,我被打动了,所以做了决定。
温都:对于学校未来发展,你有怎么样的规划?
李:未来5年,温州商学院将继续以人才需求为导向,以校企合作和产学研相融合为途径,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建设、优化现有学科专业。在重点建设商科类专业的同时,加快工学、文学、艺术学类专业与商科类专业交叉融合,完善“一体多翼”的学科专业体系。
今年,新推出“三百”引智工程,计划用5年时间,柔性引进“百名著名学者”、“百名企业家”、“百名业界专家”担任特聘教授、兼职教授或客座教授,意在通过人才的交流、文化的交融、思维的碰撞为学生提供广阔视野,为教师提供多向指导,为学校提供学研支持,为社会提供优质服务。
目前,在全国范围内,单独以商科作为校名的学校很少,大部分都是与工科内容相结合,温州商学院作为浙南唯一的以“商”为特色的本科高校,有助于继承发扬温商精神、传承温州的重商历史和文化。
温都:温州商学院在办学上将有什么新特色?
李:原来,温州大学城市学院作为温州大学附属独立学院,在形式上接受温州大学的指导和管理,教师的很多科研课题都要经过母体院校申报,且温州大学要对下属的所有学院平等对待,不可能给予城市学院过多的照顾。
现在转设为温州商学院,作为一所独立设置的本科院校,今后将在教学上享受国家相应教学资源,在发展方向、课程设置和招生等方面都有更大的自主权,同时在接受社会资源助学方面,也会更便捷。
以前,学校是以教学为主,因此还没有相应的硕士点和博士点,相应领域的科研相对薄弱。今后,学校将会把大量优质教学资源以合适的方式整合,以某一学术课题为突破口,促进一个学科领域的发展,争取在温州商学院开设相关领域的硕士专业,及开设EMBA、MBA等课程,促进学校发展,提高知名度。
温都:从宏观经济领域的专家到商学院校长,你将如何实现角色的转变?
李:我虽然从事的是宏观经济金融领域的研究,但我认为这是个讲究高度实践的学科,我一直主张金融研究的内容,不在教室,不在研究所,而是在第一现场,比如说在企业和市场等。
比如说风险投资领域的问题,上世纪90年代,我就是我国对风险投资引入的设计者之一。现在回头看,我国风险投资这方面的发展并不尽如人意,具体原因,就得要求经济学者到一线企业调研,温州就是个很好的研究对象,温州商学院就是个很好的平台。
如果学校和学生有需要,我可以考虑开课,讲金融学领域的知识。作为校长,能给学生上课是我的荣幸,也是我责无旁贷的工作内容,我很愿意为学生上课。
商科是一门致用学科,讲究理论和实践的紧密结合,而温州商学院一直要求学生能学以致用,而且之前的毕业生就业率很不错,这都表明在办学方针、课程设置和师资教学等内容上,都比较符合社会需求,既接地气又有特色。
今后,我们在高等教育的体系、理念及课程设置上,在学生学习和实践结合上,一定会有创新和变化。我很愿意把研究所长与温州商学院的教学教育相结合,培养出更多的商业性人才。
今日头条:??????s.wendu.cn/2016/0531/592783.shtml
中国经济学教育科研网:??????s?__biz=MzA4Nzg5MTYwNw==&mid=2651627528&idx=2&sn=e4a8b8a2bd91cbcb7f0ddde5fbfaa0c9&scene=1&srcid=0601vtqzvoFK30iC4cgyibJ8#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