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日报:新时代温企要走出创新经营之路

作者:李伟力 袁红富 王赛赛 郭 辉来源:温州日报时间:2022-09-16 12:14:54

1663302178876.jpg

2018年,习近平总书记在民营企业座谈会上发出了新时代大力支持民营企业发展壮大的最强音。温州是中国民营经济发祥地,在当前的商业环境中,温企要永立潮头,创新经营是必经之路。通过调查访谈,新时代温州企业创新经营走出了科学科技创新、营销模式创新、商业模式创新等成功之路,同时面临R&D经费支出省内排名较低、电子商务等冲击传统销售模式、科技管理人才高地未形成等发展难题。

  面对挑战,笔者认为企业要主动对接政府培育的科技创新平台,加强与院校科研院所的合作;科技企业培育形成梯队,鼓励有条件企业内部科技创新与管理;大力实施人才兴企业兴战略,家族企业重视接班人培养。

  温企创新经营面临挑战

  当前温州传统支柱产业和新兴科技创新成为了经济增长的重要驱动力。通过调查,温州在传统支柱产业和新兴产业方面都面临较大的挑战和发展困境。

  R&D经费支出较低,企业科技创新活力不足。科技创新是在温企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路径。我市科技创新工作存在研发经费投入占比低于全省平均水平、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进度慢和高新技术企业增速慢、比重低等三大短板。薛健等学者对温州市技术创新能力与省内杭甬绍等城市进行了比较分析,从对比数据看,温州R&D经费支出在4个省内地级市中排名最低。如2021年温州市全社会R&D经费支出占GDP的比重为2.4%,是杭州市的2/3。其次温州传统企业数量占比大、企业规模小,产品科技含量不高。在新兴产业方面企业总体规模偏小,“航母型”企业严重缺乏,龙头效应有待进一步放大。

  电子商务冲击传统销售模式,品牌贸易冲击传统商业模式。电商企业规模偏小、电商模式创新有限、自主品牌影响力受限,给温州企业发展带来了一定挑战。以制鞋业为例,在产品供给过剩、外围产品电商双重挤压下对传统销售带来了阻碍。品牌意识缺失、生产成本上升、利润空间被挤压,对温州企业传统商业模式产生影响。部分在温企业没有自己的商标品牌,前期发展主要是靠为品牌企业提供加工和贴牌服务,在激烈的国内外市场竞争中,处于明显的劣势,在温企业的品牌建设空间巨大。

  科技管理人才高地未形成,家族企业“二次创业”挑战多。当前,温州民营企业正进入“二次创业”的高峰期。二次创业中,管理团队如何领导企业不断升级成为发展的关键。就调研情况来看,温州在创新经营、科技管理等方面存在短板。一是观念过于传统。部分企业把员工不是当做一种资源,而是当做成本来看待。二是人员流动大。很多企业被迫在上海、杭州等地建立分办公区以留住人才。三是接班人和职业经理人缺失。企业二代与父辈在产业选择、经营理念等方面发生冲突,接班问题成为温州民营企业可持续发展的焦点。

  温企创新经营建议对策

  创新是企业生存的基础,不断创新则是企业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Romer(1990)将科技进步引入 Solow(1956)模型,从理论上证明科技进步能够为资本积累提供动力。根据调查及分析,笔者提出温州企业创新经营建议对策。

  主动对接创新科技平台和高等院校,加大企业科技研发投入。近年来,温州市委市政府加速建设国家示范创新型城市,汇集全球高端科创资源,构建创新孵化体系。温州企业要抢抓机遇,主动对接各类科技创新平台,加强与家门口的科创平台、高等院校的深度合作。如世界青年科学家峰会、温州科技金融中心、温州市相关行业科技创新服务平台、浙南科技城、在温11所高校及浙江大学温州研究院、中国科学院大学温州研究院及温州以外的相关科技平台。充分利用这些平台的技术研发成果或人才科研优势,发挥温州人特别能创业的精神,发现机会增加投入,提高企业R&D在营业额中的占比,促进企业高质量发展。发挥温州人抱团精神,在主流的技术创新投入上增强协同、产业集群、企业联盟等。

  激发企业内部创新管理,鼓励拥抱电子商务打造产品品牌。发展电子商务产业,温州有集聚的轻工产业和强大实体经济的优势。特别是本地没有形成电子商务大平台和总部优势之前,各类企业要创新管理,主动拥抱各大电商平台。政府、互联网类企业要重视大数据和创新平台建设,对接智慧城市逐步扩大温州在电子商务方面的优势。在营销渠道上,不仅要重视传统的对外贸易,同时要重视国内大循环。在品牌建设中,不仅要重视知名度,更要重视产品技术含量对产品增值的巨大作用。拥有和创建品牌的企业要对标国内国外同行,补齐短板拉长优势,不断扩大品牌同行优势,有条件的企业在内部积极开展科技创新与管理。

  大力实施人才兴企业兴战略,重视家族企业接班人培养。针对管理和科技人才储备不足的问题,一是健全人才培养引进机制。企业内部要实施人才兴企业兴战略,重视管理人员的培养、提高科技人员的比例。二是通过改革薪酬制度、设计股权激励、打造企业文化等措施,聚拢管理和科技人才,助力企业升级发展。三是家族企业要重视接班人培养。创业精神是家族企业传承的核心要素,责任、勤奋是创业精神的关键内容,只有重视创业精神的教育、传承和互动才能不断优化家族企业“创业生态”,保持基业长青。重视“创二代”的优势和交互因素影响,肯定“创二代”在商业模式、新技术应用对创业组织的积极影响。

相关链接:??????spaper.wzrb.com.cn/newspaper?mediaKey=wzrb&publishTime=2022-09-12&classify=0&id=1&showArticleDetail=true&docId=137617&curEdition=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