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来源:新闻中心时间:2025-06-30 09:01:35
6月28日至29日,以“资本赋能 中国创新 全球机遇”为主题的“2025上市公司论坛”在温州举行。十二届全国政协副主席马培华作主旨演讲。本次论坛旨在探讨资本如何赋能中国创新迈向更高水平,同时为中国与世界的深度合作开辟更多机遇。论坛由温州商学院、浙江财经大学、锦天城律师事务所共同主办,吸引了600余名各界代表出席。
在全球经济格局深刻变革、科技创新加速重塑的背景下,资本作为推动创新发展的主要驱动力,正在成为连接中国与世界的重要纽带。上市公司不仅是资本市场的重要参与者,更是技术创新、产业升级和全球化发展的引领者。本次论坛旨在探讨资本如何赋能中国创新迈向更高水平,同时为中国与世界的深度合作开辟更多机遇。
十二届全国政协副主席马培华作主旨演讲。他指出,在当前全球经济形势复杂多变的背景下,本次论坛的举办恰逢其时,为各界人士提供了深入交流的平台。随后,他深入剖析我国在国际经济环境面临的重大机遇,尤其是把握全球机遇的国际化战略路径。在此背景下创新已成为企业突破发展瓶颈、提升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所在。资本作为创新的核心驱动力,正在重塑企业的竞争优势,特别是上市公司凭借其独特的融资平台优势、高效的资源组合能力以及强大的风险承受能力,成为资本与创新融合的先锋力量。
温州市委副书记、市长张文杰,浙江财经大学校长魏江,浙江省政协副主席、民建浙江省委主委陈小平先后致辞,祝贺论坛顺利召开,期待通过本次论坛,深化与社会各界的交流合作,进一步提升上市公司论坛在资本市场中的建设性作用,同时充分发挥其在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协同发展、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中的引领作用,为资本赋能中国创新和把握全球机遇的实现贡献更大力量。
论坛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分别由广东省原副省长、民建中央原副主席、上市公司论坛学术委员会主席宋海,温州市副市长陈宽主持。
全国政协常委、民建中央原副主席、上市公司论坛智库委员会主席周汉民以《推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为题作精彩演讲。他首先阐述了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的重要性,指出科技创新是推动产业升级的有力保障,而产业创新则是科技创新成果转化的重要载体。上市公司是推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的关键,健全创新的企业参与机制、融合发展的协同机制与创新人才的激励机制,才能在关税战、贸易战、科技战之中持续提升企业竞争力。
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理事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原副院长、温州商学院名誉校长李扬,就当前关税贸易战背景下上市公司如何避险提出科学对策。他指出,当前全球贸易格局正经历深刻变革,关税贸易战的持续发酵对企业的经营环境和市场策略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上市公司作为中国经济的重要支柱,在面对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与公司出口压力时,必须未雨绸缪,积极应对,以确保企业稳健发展。他建议,上市公司可以通过供应链重构实现多元布局与本地化运营共举,从制造向“智造”与“品牌”跃迁促进产品升级,以及以出口导向转向“内外双循环”力求市场扩展等措施实现有效避险。
论坛上,民建中央常委、上市公司论坛主席、温州商学院校长章晓洪发布《2025中国上市公司综合竞争力排名评价报告》及《国内经济形势分析》报告,揭示上市公司面临的主要风险挑战,并提出深化金融开放、优化政府债务结构、规范风险投资市场秩序等六大建议。该评价报告由浙江财经大学中国金融研究院研究团队撰写,今年是连续第十次出版。报告立足于国内外宏观经济大势,通过对中国上市公司各个维度指标梳理、比对、演算,并运用科学的研究方法形成综合竞争力评价体系。这一体系可以较为全面、科学地衡量一家企业是否在其创新发展、成长质量、盈利能力等多方面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论坛第二阶段由浙江财经大学中国金融研究院执行院长、国际交流合作处处长黄文礼主持。全国政协委员、申万宏源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杨成长对“数字经济下上市公司综合价值的提升和管理”进行了深入讲解。锦天城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马茜芝就“A股公司赴港上市的机遇与法律要点”发表专业见解。
据悉,“上市公司论坛”是一个公益性的社团法人组织,目前已成功举办十四届,每年均邀请到多位各级政府及证券监管部门领导、国内外著名经济学专家,上市公司及拟上市公司代表出席,是行业重要学术会议和思想碰撞盛会。
【嘉宾观点】
上海证券交易所副总经理王泊:自“926”政治局会议以来,我国资本市场总体向好,这主要得益于政策叙事的托底效应、科技叙事的重塑效应以及改革叙事的价值效应。在政策叙事方面,我国通过多管齐下的政策组合拳实现“稳预期”,通过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破解“长钱不足”难题实现“引活水”,通过“促消费、惠民生、补短板”行动实现“固根本”,通过一系列“稳企业”措施实现“强韧性”,为资本市场发展提供政策保障。在科技叙事方面,研发与业绩的正向循环、科创与估值的正向循环、科技与产业的正向循环,以及强链补链与竞争力的正向循环,为资本市场注入了新的活力。在改革叙事方面,资本市场改革需要更加关注投资者的“体感”,更加强调上市公司责任、更加注重提升并购活力以及更加突出塑造市场生态。
深圳证券交易所副总经理李辉:资本市场在支持科技创新和新质生产力发展中具有关键枢纽作用,上市公司作为创新主体,处于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前沿。科技创新是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核心要素,上市公司凭借科技创新优势、要素资源优势和产业体系优势,在这一过程中具有显著作用。资本市场需高度契合新质生产力的发展需求,推动与科技创新的双向融合。作为深交所服务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标杆板块,创业板已成为资本市场支持新质生产力发展的生动实践,接下来要着手深化创业板改革以更好服务新质生产力发展:一是突出服务大局,立足战略全局,增强创业板制度的包容性和适应性;二是突出问题导向,梳理制约创业板市场功能堵点难点,优化制度安排;三是突出改革协同,统筹多层次资本市场各板块协同效应,形成差异化制度安排,推进投融资改革。
北京证券交易所副总经理周箴:北京证券交易所致力于打造服务创新型中小企业的主阵地,在服务中小企业实现新发展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具体体现为在北交所上市的中小企业数量和质量持续优化,企业创新属性逐步凸显以及投融两端活跃度不断提升。随着外部环境变化对企业经营稳定性造成冲击加大,在新形势下中小企业需要发展新能力,包括进一步提升抗风险能力、合规治理能力、资本市场工具运用能力以及投资者关系管理能力。北交所在服务创新型中小企业中的主要举措,包括保持高质量企业供给、坚持严监严管以提升公司质量、支持企业利用并购重组等市场工具发展壮大、逐步构建多元产品体系和服务生态以及鼓励支持机构投资者积极参与北交所市场等。
香港交易所董事总经理徐经纬:香港作为全球领先的新股融资中心,近年来港股市场表现强劲,特别是前沿技术领域的科技企业已成为其市场的最重要板块之一。香港对内地企业上市融资具有独特优势,即独特的投资人结构使企业能够接触多元投资者群体,同时借助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和“超级联系人”的优势,助力企业拓展国际业务。此外,香港上市制度改革为创新科技企业提供了更宽阔的融资道路,通过高透明度的规则为基础的审批制度、优化新上市申请审批流程、推出科企专线、增设针对特专科技公司的18C政策等措施,持续提升上市确定性。港交所将继续提升上市制度的适应性和透明度,加强与内地监管机构的协同配合,推动跨境信息对接和监管互认,降低内地企业赴港上市的制度性门槛。
(新闻中心 2025年6月28日)
上一篇:
全国政协原副主席马培华视察我校下一篇:
香港岭南大学代表团访问我校|商海融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