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百名大学生赴管仲后裔聚居地体验孝德文化

作者:黄春慧 田义/文 王楠/图来源:基础教学部时间:2023-06-08 11:00:00

为深入培育大学生的爱心与社会责任感,近日我校开展“爱的教育”社会实践活动,组织百名大学生赴温州市区大罗山罗山村管仲后裔聚居地,体验孝德文化,关爱弱势群体。

爱的教育合照.jpg

“爱的教育”是我校基础教学部打造的一门校本课程,旨在通过理论学习结合社会实践活动,让大学生深入乡村、社区,践行爱的思想,落实爱的行为,提高爱的表达能力与实践能力。此次赴罗山村体验孝德文化是第一次集体外出活动。

罗山村位于温州市瓯海区茶山街道,掩映在风景秀丽的大罗山风景区,是“春秋第一宰相”管仲的后裔聚居地之一。千年来,罗山村管氏崇尚耕读文化和孝德文化,拥有圣旨节孝牌坊、节孝亭、古烽火台等古迹,集管氏宗族文化、耕读文化、孝廉文化于一体。2020年,罗山村被评为“中国楹联文化村”。

本次实践活动分为传统文化学习考察和爱心公益活动两部分,100名大学生分成20个实践小组,近距离感受学习中华孝德文化,分组对接罗山村老人开展献爱心活动。

罗山社会实践.jpg

中国楹联文化村名不虚传,一副副楹联诉说着罗山村向学重文、至孝尚廉的感人故事,诠释着厚重的“孝德文化”。“罗村孝德重青史,文化礼堂警世人”,罗山村以其自然淳朴的民风和厚重的文化历史底蕴,影响着一代代的管氏后人。同学们在一个个故事中感受到了老一辈人身上的坚强意志和高尚品德。

c6aa03bfb87098bfc0359ef8b4f3fac.png

除了体验孝德文化,同学们还向村里独居老人开展献爱心活动。做饭、刷碗、剪指甲、送上精心准备的小礼物等,大家用自己的方式践行人人知善、人人向善、人人行善的“爱的教育”。

【学生感想】

爱心糖果组:贺晓燕、徐睿璀畅、俞柯瑶、沈铧、丁玉洁

这副楹联中字体不一的“孝”和“官”,代表着罗山村历代村民所坚信的理念,一个是践行仁孝之道,一个是坚守清廉之道。听完村支书讲解楹联背后的故事后,我们非常感动,特地在文化礼堂门口与楹联合影,为的是记住这份感动,传承这份精神。

爱的教育1.png

爱心接力组:程虹、杨沁妤、邹李丹、冯倩、余欣儒

我们小组被罗山村的楹联文化震撼到了。如果不是这次实践活动,我们真不知道大罗山深处还有这么一个历史文化底蕴深厚的村子。徒步罗山村,每一处都有一副楹联,每一副楹联后面都有一个故事,无声地诠释着“孝德文化”。

爱的教育2.png

爱心爆棚组:白中昊、黄海榕、陈哚伊、傅筱楠、鲁晨晔、毛宁宁

吴奶奶已经八十高龄了,我们揽起了帮奶奶洗碗的小事,希望能给奶奶留下一些温暖。跟奶奶聊天的过程中,她拿出家庭照片和我们分享自己的幸福时光。陪伴虽然短暂,但那一刻我们彼此都感受到了温暖与快乐。

肥肥公主组:谢慧星、张婕、王楠、徐一斐、周翔翔

在程美兰奶奶家里,我们帮她做了一顿简单的午饭。饭后,我们在聊天中得知,奶奶最大的心愿就是孙辈都有出息,能为国家出力,自己身体能一直健康,不给儿女添麻烦。在交谈中,深深地感受到老一辈人身上的乐观、善良、处处为他人着想的品德。

e35909a462c25eb79192d5d9fdb7898.png

传递爱心组:吕艳枝、杨扬、胡心园、许珈菀、蒋悦

我们为邹如兰奶奶送上了精心准备的见面礼,奶奶很开心。每个人都发挥自己的特长,有人陪奶奶聊天,有人帮忙梳头剪指甲,有人为奶奶准备丰盛的中饭。吃完饭后,我们还帮忙洗碗拖地,积极传递爱心,宣扬孝文化。

7ae4371311d94fa79a503ba7c265dde.jpg

无名英雄组:陈松楠、杨俊凯、付珏、冯琳珺、朱治超

眼前的这位老奶奶,生活很不容易。老伴前几年中风一直卧病在床,她又要照顾年迈的公公。但奶奶从未向别人抱怨,也没有向命运低头,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什么是“尽忠尽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