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新闻中心来源:时间:2023-05-11 13:45:00
为纪念“四千精神”刊载38周年,《解放日报》在5月9日第9版刊发理论文章《重温“四千精神” 提升发展韧性》,第一作者系温州市“两个健康”研究中心主任、我校管理学院杨平宇教授。
1985年5月12日,《解放日报》头版头条刊登《温州三十三万人从事家庭工业》报道,并配发评论文章《温州的启示》。“温州模式”正式在全国见诸报端,著名的“四千精神”得到概括,即“走遍千山万水、说尽千言万语、想尽千方百计、吃尽千辛万苦”。
在“四千精神”的支撑与引领下,温州、浙江乃至长三角的众多创业者、企业家从小生意做起,凭着对市场的灵敏嗅觉,敏锐发现商机、善于把握时机、主动捕捉契机,将“小生意”谈成“大买卖”、“小商品”汇成“大市场”、“小作坊”变成“大企业”。
杨平宇教授认为,38年后的今天,重温“四千精神”,需要透过变化找寻精神的理论内核,进而实现价值的延续与升华,为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再奋斗提供不竭的精神动力。
当年“创业吃别人吃不了的苦”,现在“我们要继续开疆拓土”——《重温“四千精神” 提升发展韧性》一文详细解读了新“四千精神”,并提出系列新观点。文章认为,“四千精神”集中体现了勇于变革、善于拼搏的时代风貌与群体品格,它源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驱动,源于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走遍千山万水”,才能有所开拓;“说尽千言万语”,才能推进合作;“想尽千方百计”,才能实现突破;“吃尽千辛万苦”,才能走向成功。这是实践凝结的品格和智慧,也是踏上新征程的宝贵财富。
温州市社科联党组书记、市社科院院长潘晓勇表示,38年后的今天,重温“四千精神”,不仅是一种创业初心的回望,更是新时代高质量发展力量的蓄能。
下一篇:
“这一刻,真的很爱这个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