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温州大学城市学院亟待解决问题的报告

作者:来源:时间:2007-05-30 15:57:15

 

城院〔2007〕49号                     签发人:吴添祖

温州市人民政府:
温州大学城市学院作为温州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新生事物。为了促进温州大学城市学院又好又快地发展,现将温州大学城市学院的发展现状和亟待解决的几个问题汇报如下:
一、温州大学城市学院的发展现状
温州大学城市学院的前身为温州大学经济学院和信息工程学院。1999年,原温州大学进行机制改革,引进社会力量办学,由温州文博教育有限公司投资成立了两个二级学院,即温州大学经济学院和温州大学信息工程学院。2005年,经国家教育部批准,在经济学院和信息工程学院基础上合并组建了具有独立学院性质的温州大学城市学院。
经过8年的办学历程,温州大学城市学院现有经济管理类、电子信息类及外语类本科专业11个、专科专业14个;在校生4800名,2007年招生人数为2550名,预计今年在校生人数可达6600多人;学院拥有教职员工250多人,其中,专任教师160多人,正副教授近60人;另有兼职教师60多人;学院投资者至今共投入1.6亿元的建设资金,已建成9.63万平方米的教学楼,及拥有2500多万固定资产的现代化实验室。
学院聘请了中科院院士、温籍科学家孙义燧教授担任名誉院长,聘请原浙江工业大学校长、教育部全国高校设置评议委员会委员吴添祖教授担任院长。学院充分发挥先进办学模式的优势,坚持“贴近社会、贴近产业、贴近国际”的办学思路,“立足温州、服务浙江、面向全国”,为社会培养高级应用型、复合型的人才。8年中,共为社会培养出7000多名毕业生,这些毕业生在政府、企事业单位的技术、经济和管理岗位上受到了广泛的好评。
经历了多年的艰苦创业,城市学院正以蓬勃的姿态进人了新的发展阶段,根据学院的发展规划,到2010年,学院在校生人数达到10000人,形成以经济、管理、电子、信息、机械制造、应用语言、艺术设计等学科为主的多学科体系,教职员工总数达到600多人,并形成鲜明的办学特色,进入全国独立学院排名的前列。
二、温州大学城市学院是温州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鼓励发展的高等教育的新模式
1、温州大学城市学院的办学机制符合我国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方向
举办独立学院是我国高等教育办学机制的大胆探索。独立学院办学的特点是优质资源的有机组合。它的优势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公办高校拥有丰富的优质高等教育资源和先进的管理模式,而且师资优良并确有余力;另一方面是引进民办机制,利用民营企业的资金、资源和办学的热情,更重要的是为高校办学带来民营的机制与活力。这两个资源的有机组合,是民办教育发展的很好的结合点。近年来一些地方和高校的改革实践充分证明,独立学院确有优势所在。2003年,教育部发文《关于规范并加强普通高校以新的机制和模式试办独立学院管理的若干意见》,要把独立学院建成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相对独立办学条件、独立招生、独立颁发文凭、拥有独立校园、独立核算财务的“六个独立”的国有民办高校。因此,温州大学城市学院的建设与发展,符合我国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方向。
2、城市学院的办学模式为温州高等教育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温州市作为浙江省三大中心城市之一,在高等教育发展上一直处于滞后的状态。目前,浙江省高校共有77所(其中本科28所),温州仅有5所(其中本科2所);浙江省高校在校生人数72万,温州仅有5.6万。这说明温州高等教育的发展与温州的经济社会的发展是很不相适应的。以温州大学为母体的城市学院,充分依托温州大学的办学资源,引进社会民间资本(这在浙江省22所独立学院中是惟一的一所),不需要政府的任何财政负担,完全依靠自收自支的方式,办成了具有一定规模、一定实力和特色显著的本科独立学院。根据城市学院投资者文博教育公司与温州大学的办学协议,温州大学城市学院拥有法人财产权,在城市学院办学过程中所形成房屋、设备等固定资产,也均属于社会公共资产,归城市学院所有,由其使用和管理,而投资者文博公司仅在城市学院日常经费有结余的情况下可考虑获得5%的固定回报。像这样的社会力量参与高等教育办学模式是温州市高等教育事业创新发展的体现,对促进温州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理应得到市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
3、温州大学城市学院的办学定位符合温州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
城市学院坚持“贴近社会、贴近产业、贴近国际”的办学思路,所举办的学科和专业都是温州社会经济发展急需的,如城市学院的电子技术专业,与温州的汽摩配产业基地、低压电器、电子仪表等产业基地紧密结合,计算机应用技术和网络工程专业与温州的信息化产业密切相关,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管理、市场营销等经济与管理类专业为温州民营企业走向现代企业制度提供必要的人才支持,国际经济与贸易和英语专业为温州经济走向国际化培养应用性人才。同时,城市学院还在集聚高层次人才、为温州提供经济社会发展和科技创新方面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三、温州大学城市学院发展中亟待解决的四个问题
由于城市学院办学起点较低、成立时间较迟,目前尚存在许多制约学院进一步发展的因素。主要的问题如下:
1、 独立校区土地指标落实问题
目前,城市学院的基本办学条件尚达不到教育部对独立学院合格评估的要求。按照教育部规定的基本办学条件标准:校园占地面积要达到300亩。由于城市学院办学过程中,学院的教学楼均建在温州大学校区内,这与教育部对独立学院的“独立校区”的要求不相符合,2006年城市学院已被教育部黄牌警告,若不及时整改,将受到停止招生的处理。为支持温州大学城市学院的发展,2006年9月,温州市委常委会议、市政府常务会议研究决定,同意城市学院申报规划用地300亩。该项目现已通过省发改委立项并可研审批、省建设厅选址意见、省国土资源厅土地预审。由于自2007年起,省国土资源厅试行建设用地年度用地指标切块下达的管理办法,对切块下达的新增建设用地指标,由各地政府统筹安排。因此,城市学院的300亩建设用地指标恳请温州市政府统筹安排落实。
2、 现有教学楼产权证问题
根据城市学院在校生人数的增加,近年来城市学院的投资者——温州文博教育有限公司共投资1.6亿元,其中建设了9.63万平方米的教学楼,以满足教学的需要。但这些教学楼均建在温州大学校区内,尚未办理产权证。而按照教育部的规定,独立学院的教学行政用房建筑必须拥有法人财产权。按照《浙江省人民政府专题会议纪要([2007]2号)》及《浙江省教育厅关于做好独立学院事业法人登记和产权过户等有关工作的紧急通知》的精神,浙江省其他独立学院均已完成房产权的过户手续,但由于城市学院的教学楼建在温州大学内,土地属于温州大学所有,无法像其他独立学院那样将土地使用权和房产权一并过户。因此,恳请市政府研究解决城市学院现有教学楼的产权证办理问题。
3、 人事编制问题
城市学院引进人才难度很大。按照教育部合格评估的要求,学院现有的在校生规模必须配置267名专任教师,现在的缺口为100名,按2010年10000人在校生规模计算,必须拥有500多名,也就是说在近四年内每年需要增加70~80名的教师。由于城市学院没有自己的事业编制,而温州大学的事业编制数的控制及人才引进条件的限制,给学院引进教师带来很大的困难。《民办教育促进法》第二十七条指出,“民办学校的教师、受教育者与公办学校的教师、受教育者具有同等的法律地位。” 但受事业编制控制的限制,我们目前只能对硕士研究生采取合同制聘用的方式,这很不利于教师队伍的稳定性(今年已有10余名优秀的硕士研究生为此违约离开城市学院)。而省内其他城市对独立学院的人事编制问题均给予妥善的解决,如宁波市给予宁波大学科技学院300个独立的事业编制指标用于该学院建立自己的师资队伍。因此,我们恳请市政府能根据城市学院的师资建设的具体情况和要求,从现在开始至2010年,给予温州大学城市学院300个事业编制指标,每年分批下达,用于引进优秀的教学和科研骨干,以建立一支稳定的师资队伍。
4、 学院办学经费问题
城市学院的建设经费全部由温州市文博教育投资公司注入,而学院的日常运行资金则完全靠学费收入。按照文博公司与温州大学的办学协议,城市学院的学费收入与温州大学七三分成,也就是说城市学院留用的本科生生均学费仅1.05万元(本科生学费为1.5万元),远低于公办学生学费加补贴的1.24万元。因此,为使城市学院真正建设成一所符合温州市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上规模、上档次、有特色、有实力的本科学院,恳请市政府将城市学院作为温州市高等教育发展的扶植对象,在学科建设、专业建设及实验室建设等方面给予专项经费的支持。
 
 
 
 
                                    温州大学城市学院
                                    二OO七年五月八日
 
 
 

主题词学籍 处分 决定 
温州大学城市学院院长办公室     2007年5月8印发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