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来源:时间:2010-04-09 15:21:53
关于举办“赢在城市”温州大学城市学院
第二届专业运动会的通知
各分院,各部门,各班级:
为了落实“以生为本”的育人理念,树立“学生主体、能力本位和就业导向”的教育方向,激发学生专业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各项专业技术和技能,在全院范围内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提升高素质应用型专门人才培养的有效性。学院在08/09学年成功举办了“赢在城市”第一届专业运动会,取得良好的效果。专业运动会充分展示了我院的专业特色,可嫁接学生专业竞赛与职业从业资格证书的桥梁,是实现学院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专门人才的有效载体,现结合学院实际,特现决定举办“赢在城市”第二届专业运动会。
一、指导思想
1.以学生为主体,根据学生的需求,优化比赛内容,规范比赛办法,提升比赛水平。
2.以能力为本位,注重加强职业技能和实践能力培养,全面提高学生专业技能水平。
3.以就业为导向,实现“五个结合”,即技能大赛与专业培养目标结合,与专业教学实际结合,与就业岗位需求结合,与国家职业标准结合,与全国技能大赛要求结合。
二、组织情况
1.每年下半年由学生工作部(团委)牵头组织开展下一届专业运动会大型研讨会。
2.根据研讨会确定项目,每年上半年开展专业运动会开幕式,各项目负责单位(人员)分别组织开展各项竞赛活动,活动结束后统一开展闭幕式。
三、组织机构
1.“赢在城市”温州大学城市学院第二届专业运动会组织委员会(以下简称“大赛组委会”)
主 任:周锦成
副 主 任:谢 健 冯方盛
执行主任:胡宪武 陈体令 魏晓晓 杨福明 张玲玲
蒲祖河 张胜武朱世平 范茂盛 刘建勋 廖晓安 匡 泰
胡 江 陈冰冰 吕 乐 王乐乐
组委会成员:郑 煊 袁红富 王成思 黄友余 董磊磊 周海钧 杜晓哲 黄玉叶 孙向林 黄 辉 励荣杰 梅 援 蔡永森 胡金林
2.“赢在城市”温州大学城市学院第二届专业运动会办公室(以下简称“大赛办公室”)
大赛办公室主任:陈体令
大赛办公室下设秘书处、竞赛部、宣传部。
竞赛部下设比赛项目组,负责各比赛项目的组织实施工作。
3.“赢在城市”温州大学城市学院第二届专业运动会裁判组
裁判长顾问:陈一平 卢俊毅 王权锋
总裁判长:谢 健
经济专业类比赛裁判长:杨福明
国贸专业类比赛裁判长:蒲祖河
管理专业类比赛裁判长: 朱世平
会计专业类比赛裁判长:刘建勋
电子专业类比赛裁判长:匡 泰
外语专业类比赛裁判长:陈冰冰
四、比赛项目
比赛设经济专业类、国贸专业类、管理专业类、会计专业累、电子信息专业类、外语专业类等6大类项目,学生可根据自己的特长自愿参加,也可跨专业选报。根据各分院申报情况,具体项目统计详见附件一:“赢在城市”温州大学城市学院第二届专业运动会项目情况统计表)》
五、奖项设置
专业运动会设个人奖、团体奖和单位奖。
(一)个人奖:各学生个人比赛项目均设一、二、三等奖,原则上获奖人数为一等奖1名,二等奖2名,三等奖5名(具体视参赛人数确定)。
(二)团体奖:各学生团体比赛项目均设一、二、三等奖,原则上获奖团队数为一等奖1支,二等奖2支,三等奖3支(具体视参赛团队数确定)。
(三)单位奖:根据各单位在专业运动会各项比赛的总体组织情况评出优秀组织奖,由大赛组委会组织评定。
六、奖励办法
(一)凡在专业运动会中获得一、二、三等奖的个人(团体),由大赛组委会、市职业技能鉴定中心、相关合作单位颁发荣誉证书和物质奖励,其中获一等奖者还可根据有关规定申请学院“学科竞赛优秀奖”(获奖金额不重复)。
(二)凡比赛项目中有相应职业标准,并达到规定要求的,或者专业运动会各项比赛的前三名者,如网络技能大赛,可温州市职业技能鉴定中心颁发网络管理员或网络工程师等。
(三)凡获得专业运动会各项比赛一、二、三等奖的学生分别加素质拓展学分2分、1分、0.5分。
(四)凡在专业运动会中获得一等奖的教练员、获得优秀组织奖的单位,由学院颁发荣誉证书及奖金。
七、其他
(一)比赛定于2010年4月至2009年6月进行,各组织单位于
(二)比赛组织工作由各组织单位结合专业教学和技能训练实际情况自行组织实施。
(三)报名地点:4号楼205;咨询电话:86595960。
(四)各组织单位于6月上旬提供各比赛项目总结、各项目参赛人数、参赛名单、比赛成绩等材料,由大赛组委会给予鉴定后,给予相应等级的表彰奖励。
(五)本方案由大赛办公室负责解释。
附件:“赢在城市”温州大学城市学院第二届专业运动会项目情况统计表
二○一○年
主题词:专业运动会 通知
温州大学城市学院院长办公室 |
上一篇:
没有了下一篇: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