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双十一”对于温州大学城市学院的学生陈凯和他的电商团队来说有着特殊的意义,从几年前在大企业帮忙到小客服到如今自己成为了电商公司的小老板,对于自己真正意义上的第一个“双十一”,这群九零后小掌柜又怎样不同的体验呢?我们请看记者的报道。
在位于温州大学城市学院行政楼的温州逆行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办公地点,记者看到,十多名大学生正在忙着跟客户交流,尽管已经忙碌了一个通宵,但是大家精神状态还是非常不错。温州大学城市学院的大四学生同时也是该团队负责人的陈凯告诉记者,截止到早上十点,他们淘宝店双十一销售额已经突破十五万元,而为了公司成立以后的第一个双十一,大伙儿也是蛮拼的。
温州大学城市学院学生陈凯:我们花了两周时间把店铺从美工、装修、详情更换都换上双十一的风格,然后也策划了很多活动。今年我们这家店至少销售额在30万元以上。
苏玉山是陈凯的同班同学,也是陈凯创业团队的一名成员。大学前三年,每年双十一苏玉山都会担任奥康或者红蜻蜓集团的临时客服。而这段经历也让他在应对自己的第一个双十一的时候镇定了很多。
温州大学城市学院学生苏玉山:夜里我们几乎是每一次刷新数据表的时候,销售额都是往上面飞涨的那种感觉,我们每次刷新数据办公室里都是一阵欢呼。我觉得有前几年积累在那边的话,今年做起来不会太慌乱,节奏感来说还是比较紧凑。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陈凯的创业团队一共有十多人,全部都是温大城市学院的学生。今年八月份,从给企业当临时客服中汲取了不少电商经验的陈凯,注册了自己的电商公司。一些志同道合的同学也纷纷加入。短短几个月时间,公司业务范围从网店运营拓展到了网店推广,人员培训上,公司的年营业额超过两百万元。
温州大学城市学院国际金融系主任钱翀:实际上校企合作模式是我们扶持学生创业成功,然后这个学生创业成功不仅是创业几个人收益,他还能反哺学校,能够让下面的学弟学妹、在校大学生能够接受到电商的技能培训。这是我们目前互动良好的一种合作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