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刘萍 叶锡环/文 吴圣昊 倪雨宸 金嘉琦/摄来源:知乎专栏时间:2023-11-21 08:50:00
民营经济是推动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主体,在稳增长、促创新、保就业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如何增强民营企业投资信心,助力民营企业行稳致远?上周四,“如何增强企业家投资信心”温商论坛学术研讨会在温州商学院举行,20余家上市公司的代表和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围绕增强信心、专注实业、做强产业,提振民间投资活力,同台热议,共谋发展良策。研讨会由温州商学院和浙江上市公司协会联合主办,民建中央财政金融委员会、浙江证监局作为指导单位,浙江财经大学中国金融研究院作为支持单位。中国上市公司论坛主席、温州商学院副校长章晓洪主持研讨会。
温州商学院执行校长赵玻在致辞中表示,作为推动浙江省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上市公司在提振民间资本投资信心中发挥着示范引领作用。温州商学院作为地方高校主动服务地方,以“温商论坛”为载体开展学术研讨活动,旨在发挥论坛高端智库作用,助力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
座谈会上,多位上市公司代表谈到,信心不足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实体企业经过三年疫情冲击,普遍处于发展低谷,全行业恢复仍需要一个过程;二是过去几年的民间投资下滑明显,企业看不清方向,多持观望态度,选择“躺平”不投资或少投资。
信心比黄金重要。对话中,无论是企业家,还是专家学者,说到影响企业信心的因素时,都提到了三组关键词:市场、企业自身、营商环境。好的营商环境就像阳光、水和空气,须臾不能缺少。如何持续完善和优化营商环境?红蜻蜓集团有限公司财务总监王军建议政府加强对电商平台的规范化管理,保证企业线上经营利润率,畅通企业维权渠道。申万宏源证券公司总经理助理江衍妙认为,提振企业信心,良好的发展氛围至关重要,建议政府在解读政策的同时,可以加大选树和表彰标杆企业力度,广泛树立并宣传敢闯敢干、改革创新的民营企业家先进典型作为引领示范,并拓宽投融资渠道,优化投资环境,持续完善惠企政策“直达快享”机制,及时把政策落实到每个项目和每家企业,推进政府职权向职能的转变。
“保持宏观政策的稳定性和连续性,其中强化金融政策与财政政策、产业政策的协同,在促消费、稳投资、扩内需中形成政策合力合尤为重要。”中央党校、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浙江财经大学中国金融研究院、温州商学院金融贸易学院等多位专家学者则建议,进一步提振民营企业家信心,政府应出台更多实实在在的财税、金融等惠企帮扶政策,加强各类涉企政策的全面、及时、精准解读,引导民营企业家正确认识和把握经济形势预期,尤其是有针对性开展大企业大集团和专精特新企业、中小微企业等不同群体不同需求的政策精准解读。同时还应进一步降低民营企业市场准入招投标门槛,杜绝隐性壁垒,打造民营企业公平竞争营商环境,加强产业集群发展能力提升工程等。从企业侧而言,在深挖企业降本增效潜力,优化生产方式和公司治理方式的同时,还应在促进企业向具有高附加值的研发设计和销售服务两端升级,持续加大研发投入、大力实施科技创新以及深耕特色上下功夫。
与会者纷纷表示,作为“全国民营经济第一省”,民营经济一直是浙江经济的最大特色和最大优势,此次研讨会对增强企业家投资信心、提振民间投资活力具有极强的现实意义。
民建中央调研部相关负责人,民建中央财经委委员、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李平,浙江上市公司协会执行会长兼秘书长朱定胜,浙江诚意药业、红蜻蜓、报喜鸟等20多家上市公司董事长及高管以及来自中央党校、浙江财经大学中国金融研究院、温州商学院金融贸易学院的专家学者参加会议。
据悉,温州商学院“温商论坛”自今年4月成立以来,已陆续举办“温商与中国发展”“中国式现代化与民营经济”等学术研讨活动,传承温商精神,探讨温商未来,主动服务地方。此外,该校还与温州市决策咨询委、温州市商务局、温州市委统战部、温州市社科联等多个部门,联合共建了温州市“一带一路”研究中心、温州市“两个健康”研究院等平台。经过多年发展,这些平台逐步成长为温州市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成为温州社科研究的重要力量。(刘萍 叶锡环/文 吴圣昊、倪雨宸、金嘉琦/摄)
(知乎专栏2023年11月2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