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施滢滢来源:温州晚报时间:2023-05-07 09:40:00
打电话询问学生具体情况的、微信公众上号留言想资助的……本报刊登了泰顺中学5位家庭困难的励志学子的故事,好心人纷纷想要参与到温州商学院的“励志圆梦助学计划”中。截至目前,共有施怡婷、谢轩、胡艳艳三位励志学子结对成功,唐佳欣、陈丽娟两位同学将由温州商学院“爱心专列号”进行资助。
资助人李启寅:取之社会,就想回馈社会
今年85岁的李启寅,是温州市实验中学的一名退休教师。他在报纸上看到温州晚报发出的《5位想上大学的励志学生盼好心人资助》的报道后,立马萌生了一对一结对助学的念头。在此之前,李启寅已连续三年通过温州商报善基金捐款,为渴望知识的贫困地区的学生送去丝丝温暖。支持李启寅坚持助学的原动力,不仅仅是教师对学生的仁爱之心,还有取之社会、回馈社会的感恩之情。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家家户户的条件都比较困难,我有几个哥哥姐姐学习都非常好,但是最后都因为经济问题没办法继续读书,非常遗憾。”李启寅表示,自己很幸运,得到了国家的助学补贴,可以顺利读到大学毕业,因此他便更想去回馈社会,帮助热爱学习却因经济问题无法学习的学生,让这个社会少一些因贫辍学的遗憾。
泰顺中学的五位励志学生中,李启寅选择了谢轩作为他的结对对象。他认为,谢轩虽身有残疾,但身残志坚,他会心疼为自己辛苦付出的家人,更会因为自己的经历,一直朝着当法医的目标刻苦努力地学习,想让医学更加发达,减少病人的痛苦。在李启寅看来,谢轩这样懂得感恩,想要为社会、他人做出努力的人,是非常值得帮助的。除了经济方面的资助,李启寅还表示,如果谢轩在学习或者生活上碰到了什么难题需要建议,他们一家人都非常愿意与他分享自己的一些经验和心得。
“赠人玫瑰,手有余香。”在强调自己看到贫困学子能顺利上学的快乐的同时,李启寅也表达了自己对这些孩子的希冀:“一方面,希望这些捐款能帮助他们解决一些实际困难,让他们感受到正能量,帮助他们重拾对人生、对社会的信心;另一方面,希望能在他们心中点燃助人为乐的小火苗,鼓励他们在今后的人生中继续传播爱心,从而让社会更和谐、人生更温暖。”
资助人胡先生:自己淋过雨,所以想替他人撑伞
在温州工作的胡先生无意之间刷到了温州晚报公众号关于“5位想上大学的励志学生盼好心人资助”的推文,原本就存着的助学想法在这一刻破土而出。“之前一直没这种渠道,现在看到了也是缘分,就想着帮一帮这些孩子。”胡先生原本可以考上高中,但是因为家庭经济拮据,他只能早早地出社会打工赚钱。在社会上摸爬滚打多年后,历尽坎坷的他格外强调学历的重要性:“我们那个时候没有文凭就已经很难赚钱了,现在社会经济压力这么大,如果没有学历,没有文凭,他们怎么在社会上立足呢?”所以胡先生希望,自己吃过的苦,这些孩子不用再经历一遍。
在胡先生看来,这五位公开表示自己需要经济帮助的孩子都非常勇敢。“有很多人宁愿不读书也不愿意别人来帮助他,这就相当于把自己的伤口扒出来给别人看,但是他们都愿意说自己需要帮助,甚至还公开了自己的照片,这多勇敢,我都没这个胆子。”因为吃过苦,所以胡先生特别能与这些生活窘迫的孩子感同身受,每看一个孩子的经历,胡先生就觉得特别心痛。他表示,如果他的经济条件允许,他甚至想把每一个孩子都资助了,但实在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五位学生之中,胡先生选择了胡艳艳作为自己的结对对象。他说,胡艳艳现在是高三,正是压力最大的时候,她家里长辈的身体也不是很好,还有这么多兄弟姐妹需要照顾,他希望自己的绵薄之力能帮胡艳艳减轻点压力。“但愿她能安安心心地学习,顺顺利利地当上医生,不用再为生活问题忧虑。”胡先生如是说道。
资助人叶先生:同为穷苦出身,非常理解孩子的处境
叶先生主动联系了记者,想要为孤儿施怡婷提供资助。他表示,自己也是穷苦出身,所以非常理解孩子的处境,希望自己的资助能让施怡婷放下包袱往前冲,心无旁骛地为自己的理想而努力。得知自己结对成功的消息,施怡婷非常高兴。她说,一定会为了自己的人生全力以赴,以后有能力了也会把这份爱心传递下去。
施怡婷的姑姑也很为怡婷感到高兴:“怡婷是个可怜的孩子,虽然她失去了父母,但是她有幸能遇到这些有爱心的人关心她、帮助她,这是怡婷最大的幸福!”同时她也毫不掩饰对叶先生的感激,在交流过程中多次对叶先生表达衷心的感谢。面对施怡婷一家人的感激之情,叶先生表示,孩子努力学习就是最好的感谢之礼。他还时刻关心着施怡婷的生活状态,嘱咐她姑姑在钱不够时及时沟通。“怎么样也不能苦了孩子。”叶先生说道。
相关链接:20230508温州晚报:好心人一对一助学励志学子.pdf
温度新闻客户端 ??????16415.html?docId=416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