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扬州大学周领顺教授来我校参加温商大讲堂第五十三讲之“翻译批评的前世今生”讲学,我校副校长陈坤党出席并为周领顺颁发客座教授聘书。
讲座上,周领顺将翻译批评的“前世今生”划分为三个主要阶段。首先是传统的“文本观”阶段,关注文本内因素,追求译文与原文的忠实;其次是“文化转向”后的“文化观”阶段,主要关注文本外因素,追求文本存在的合理性;再后是“行为观”阶段,注重翻译内外结合,注重文本与行为结合,注重“以人为本”。
周领顺表示,“做人(译者)的研究永远不会过时。”正是将人放在了翻译批评的第一位,周教授创立了译者行为批评理论,其主要思考路径如下:译者是人,而人是有思想的意志体;有思想便会有行为;有行为便会留下痕迹;有痕迹便会有规律可循。在完成上述讲题后,周教授接着讲述了高校师生的学术思维训练问题。他还说,学术思维并不总是那么困难,生活中能促人思考的语言实例可以说俯拾皆是。讲座最后,周教授还与大家分享了当前翻译研究的一些热点选题以及科研项目申报过程中应注意一些事项。
据悉,周领顺教授是我国译界最为活跃的学者之一,他有着足够的学派意识,其所创立的译者行为批评理论,对于提升翻译批评的全面性、客观性和应用性有着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讲座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