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来源:传媒与设计艺术学院时间:2024-07-07 17:01:59
暑假前夕,一批运用人工智能辅助设计、蕴含温州文化元素的艺术作品展亮相南校区德涵书院。据悉,这是我校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大三学生交出的《创意手作》结课作品。
《千年商港》《五马街一角》《梧田老街》——从这些作品名称就可以看出,《创意手作》课程主要以温州文化元素为创作内容,其中不乏对校园美好生活图景的表现。
据悉,该课程全程在我校传媒与设计艺术学院实践教学中心——手工艺术实验中心授课,学生充分利用实验室设备与场地进行作品制作,作品以纤维材料、蓝夹缬手工作为视觉呈现方式。课程内容分为温州文脉调研、视觉呈现构思设计、手工制作与结课反思四个部分。
指导老师林奇介绍,在创作过程中,首先带领学生实地走访、采风,查找相关资料,通过调研结果进行视觉化链接,运用图像处理技术、手绘概念表达、色彩重绘等方式进行图像提取与重构,并运用“AIGC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辅助设计,提高效率和设计方案的多元化。最终,从艺术实践入手体悟温州文化基因,进行“温州学”人文体验式创新。
“这是我第一次拿起针线进行手工制作。”不少学生表示,相比其它课程多数以电脑制作为主,《创意手作》是为数不多的“动手的课”。尤其是在手工制作过程中对材料的特性感知、图像转印与剪裁、动手操作等能力得到了训练。
据悉,《创意手作》是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选修课,主要以大三学生为主。指导老师林奇近期以“传统文化的数字化传承”为主要研究内容,立项课题包括“人工智能AIGC视角下《温州大典》文字可视化设计研究”等。
作品名称:《千年商港—温润之州》
学生:张笑菡 21视传传达设计本5
作品阐述:温州大桥是温州市的一座重要桥梁,跨越瓯江,对于温州市的交通和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作品通过纤维材料手工制作,运用布料的多样性和质感来表现温州大桥与温州独特的风韵。
作品名称:《古今交汇》
学生:叶雅楠 21视觉传达设计本1
作品阐述:古塔与摩天大楼同框,古今交汇,非常浪漫。作品旨在通过创意拼接展现时空交汇之美,古代建筑注重飞檐翘角,现代建筑则强调简洁线条,二者巧妙结合,形成独特视角,既传承古典韵味,又展现现代风采。
作品名称:《布绘温商——WZBC的布艺校园印象》
学生:王双双 21视觉传达设计本4
作品阐述:结合春夏秋冬,将四季花卉(山茶花、绣球花、玉兰花、银杏)以及具有美好寓意的蝴蝶(破茧成蝶)、蜜蜂(勤劳精业)、鲤鱼(鱼跃龙门)、喜鹊(吉祥如意)与温商校园标志性建筑共同构筑成WZBC形象标识。
作品名称:《千里江山图(局部)》
学生:李若菥 21视觉传达设计本1
作品阐述:作品参照古画,以平远法精心布局,巧妙勾勒出层峦叠嶂的群山、烟波浩渺的江河,在山间点缀茅屋草舍,整体画面在壮丽之余,更添一份人间烟火气息。在创作过程中选用牛仔布料作为主要设计材料,实现了牛仔与中国山水画的奇妙碰撞与完美融合。
作品名称:《百丈漈》
学生:江宇凡 21视传传达设计本3
作品阐述:灵感来源于温州百丈漈瀑布,设计中使用土布材质和棉线,画面采用环形构图,充分衬托出亭子的主体形象。瀑布使用毛笔画的方式呈现,不同元素构成的搭配,在具备视觉美感的同时也表达出作者独特的内心体验。
(传媒与设计艺术学院 2024年7月7日)
上一篇:
投票啦!“最受校友爱戴的老师”开始评选下一篇:
省红十字会调研组一行来我校调研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