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师生用AI技术传播“温州学”|商数融通

作者:来源:传媒与设计艺术学院时间:2024-04-10 18:56:19

最近,我校传媒与设计艺术学院师生们共同设计出一系列AI作品,以此展现温州文化,传播“温州学”。

王妍昕是该学院网络与新媒体系专业教师。她在教《网络信息编辑》这门课时,与2022级网络新闻与传播(Intl)专业学生共同探索引入人工智能技术,开展了一次创新性的AI实践,在作品中融入温州文化元素。

该系列AI作品最终以一场电子展览形式呈现——AIGC作品盛宴,其中展现出很多温州学元素。这些作品不仅彰显了学生们对于AI技术的精湛掌握和创新能力,也传达了学生对温州文化的深刻理解与热爱。

借助人工智能生成技术,学生们成功为温州传统文化注入新活力,以AI笔触描绘了温州的独特风情。

本次课程结合AI电子展览形式,进行了一场兼具古典与现代、科技与传统的艺术探索之旅,旨在借助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艺术才能,融入温州本土文化元素,让参与者感受人工智能的魅力,领略温州学的独特韵味。

以下展示的是部分AI作品:

作品名称:《童真演绎》 

姓名:朱天羽

1 19.03.18.jpeg

作品阐述:戏台上,灯光柔和而温暖,照亮了一个小小的身影。那是一个孩子,身穿华丽的戏服,正站在舞台中央,参与着一场南戏的表演。戏服上绣着精美的图案,色彩斑斓,犹如一幅流动的画卷。孩子的脸上洋溢着自信与认真的表情,每一个眼神、每一个动作都透露出对南戏艺术的热爱与尊重。


作品名称:《老妪绘巷》

姓名:严鹏欣

2.png

作品阐述:在温州一处历史悠久的青砖黛瓦古镇,黄昏时分,河水在微风中轻轻摇曳,泛起层层涟漪。在这宁静的景致中,一位老人正全神贯注地在巷子里作画,她的笔触流畅而坚定,仿佛要将这古镇的韵味永恒地定格在画布上。


作品名称:《瓯绣匠人》

姓名:江佩容

3.png

作品阐述:瓯绣匠人,这个古老而精湛的手工艺者,在布料的画布上,用针线绘制出一幅幅生动而富有情感的画面。他们的工作既需要精湛的技艺,又需要丰富的艺术想象力。各种颜色的丝线,它们就像彩虹一样,绚丽而多彩。匠人们的手指熟练地在这些丝线间穿梭,用针尖将它们巧妙地引导到画布上。他们的手指就像一位舞者,在丝线的舞台上轻盈地跳跃,编织出一幅幅精美的图案。


作品名称:《烟雨瓯乡》

姓名:潘伊乐

4.png

作品阐述:在烟雨中的温州水乡,如诗如画,温婉而迷人。仿佛穿越了时光的隧道,回到了那个烟雨蒙蒙的年代。青石板路,曲折蜿蜒,两旁的古宅飞檐翘角,青瓦白墙,透出岁月的沧桑。


作品名称:《瓯镇晨曦》

姓名:邹文韬

5.png

作品阐述:清晨的温州小镇,阳光如诗般洒落。金色的光芒透过薄雾,将小镇的街道染上一层温暖的色彩。街道两旁,古老的建筑在晨光中苏醒,仿佛诉说着岁月的故事。青石板的路面,在阳光的映照下,闪烁着柔和的光泽。一位灵巧的老艺人正在古街巷口摆摊,悠扬的古乐声在空气中回荡。


作品名称:《朔门古港》

姓名:翟梓辰

6.png

作品阐述:夕阳如血,染红了整个天空,将朔门古港映照得如诗如画。金色的余晖洒在波光粼粼的海面上,像是撒下了一层金色的粉末,闪烁着迷人的光芒。远处的山峦在夕阳的映照下,轮廓分明,仿佛一幅美丽的画卷。港口边,古老的建筑在夕阳的映照下显得更加沧桑而富有韵味。青石板铺成的街道,仿佛诉说着岁月的沧桑和历史的沉淀。两旁的商铺里,透出微弱的灯光,与夕阳的余晖交相辉映,营造出一种宁静而温馨的氛围。在夕阳余晖下,朔门古港显得宁静而神秘。


除了展现温州传统文化魅力,有的学生还创作出具有未来感的作品,每一件作品都展现了作者独特的视角。例如,凌培源根据神话故事创作了俯瞰众生的天爷;罗清阳采用魔幻科技风格设计出引人入胜的黄金圣殿;吴子锐以“宇宙”为主题,创作了具有鲜明个人特色的作品。


作品名称:《天爷》

姓名:凌培源 

1.png

作品阐述:伟大的事迹不言而喻。


作品名称:《金色殿堂》

姓名:罗清阳

2.png

作品阐述:金光闪耀的神秘殿堂,展现魔幻科技之美。


作品名称:《宇航员》

姓名:吴子锐

3.png

作品阐述:太空中的宇航员和月球探险,以废墟为背景,呈现出宏大的构图和恢弘的气势。画面采用广角镜头,色调以蓝色为主,黄色和蓝色形成对比。逆光照射下,光感强烈,光线美丽,对比明显,呈现出插画风格。


作品名称:《杰作》

姓名:曹涵颖

4.png

作品阐述:展示历史文化名人的杰出贡献,通过高清图片展现现代社会的人文景观。

(传媒与设计艺术学院 2024年4月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