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生范儿|刘昊:之江青年社科学者眼中的“努力”

作者:来源:金融贸易学院时间:2024-01-05 13:52:13

编者按:当前我校已进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为激励广大教师弘扬“崇德守规 实干争先”评建精神,锚定申硕目标,以科研促进教学,打造“商科教育高地”,今起推出《师生范儿》科研达人系列报道,敬请垂注。

【人物名片】

刘昊,经济学博士,温州商学院教授,南京大学长江产业经济研究院特聘研究员,浙江省“之江”青年社科学者,浙江省高校领军人才培养计划青年优秀人才,温州市高层次青年拔尖人才。主要研究领域包括财政金融、产业经济与人口发展问题。主持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2项,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子课题1项,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浙江省哲学社会规划等纵向项目5项。以独立或第一作者在《财政研究》《财经研究》《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等CSSCI、SSCI来源期刊发表论文20余篇,学术成果获《新华文摘》《中国社会科学文摘》、人大复印报刊等重要刊物全文转载。

微信图片_20240105140006.jpg

1月3日,我校召开科研工作大会,刘昊结束在外地的调研赶回学校参加会议。在返回的动车上,他接受《师生范儿》专栏采访,谦虚地表示自己资质尚浅、虽有积累但不厚重,就以第一人称简单勾画科研经历及感悟。

2018年8月,我来到温州商学院工作,在此结识了众多师者、长者和友者。初来乍到,有幸结识了金融贸易学院陈工教授,他向我提供了巨大的帮助和精神支持。在他的关心和指导下,我顺利延续了攻读博士学位以来关于地方政府债务的学术研究,实现了职业生涯的成功转型,他正直高尚的人格使我深受熏染。赖小琼教授在工作和生活中给予我特别关怀,她的教诲让我如沐春风、长放眼量。

在校工作期间,我与校长、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理事长李扬教授有过数次印象深刻的思想碰撞,从而坚定选择了财政金融管理研究领域。学校提供了良好的工作条件和氛围,让我能够潜心治学、扎实研究,特别是校党委书记周湘浙的谆谆教诲和悉心栽培,让我心怀感恩、不断进步。此外,我还得到了众多领导和老师们的帮助与支持,恕不能一一述及。

在校工作五年来,我在项目申报和论文发表方面,每年都有小小的收获,一直保持每年发表3至5篇论文的研究习惯。2019年9月,依托博士论文主要内容和观点在核心刊物发表,以及被《新华文摘》《中国社会科学文摘》全文转载的基础上,我有幸获得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立项。同年12月,获评温州市高层次人才支持计划“人文社科青年拔尖人才”,是在温高校2名入选者之一。

2022年9月,我再次获得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年度项目立项;2023年9月,在校领导的关心和支持下,入选浙江省“之江青年社科学者行动计划”。这些科研成果及荣誉的获得,除了依托学校的科研平台,还有部分得益于之前在金融机构工作五年所具备的丰富和扎实的实务经验,以及熟稔企业投融资、内部控制和各类金融工具。

若要归纳学术研究的心得体会,我想可以用“努力和正确的努力”来概括。《警世贤文·勤奋篇》有言: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工作和学习中取得任何成绩的背后,必然是勤奋的汗水浇灌而来。我觉得自己可能是金融贸易学院五年来在办公室待得最久、每日待到最晚的老师。

其次,搞科研需要“正确的努力”。钱钟书先生曾说过一句话:越是聪明人,越要懂得下笨功夫。下笨功夫即我所谓正确的努力,学术研究来不得半点浮躁和心存侥幸。投机取巧或许有一时小利,但惟有潜心治学、扎实研究、甘坐冷板凳,方能跬步千里,行稳致远。

新年新气象,学校新年“第一会”全面部署了高质量发展新阶段的科研工作。我深信,只要常怀感恩之心,踏实努力,在温州商学院这个大平台上,每个人都会找准新赛道,锚定申硕目标,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实现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既然选择了这条路,就让我们一起莫问前程几许,只顾风雨兼程吧!

(金融贸易学院2024年1月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