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来源:金融贸易学院时间:2024-01-02 09:02:16
编者按:当前我校已进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为激励广大教师弘扬“崇德守规 实干争先”评建精神,锚定申硕目标,以科研促进教学,打造“商科教育高地”,今起推出《师生范儿》科研达人系列报道,敬请垂注。
【人物名片】
郑成思,我校金融贸易学院副院长,副教授,硕士生导师,首批“浙江省高校领军人才培养计划”青年优秀人才、瓯江青年社科学者、世界温州人金融智库专家。现任民建中央上市公司专委会委员、世界温州人社科分会副总干事、瓯海区政协委员、鹿城区决咨委委员。主持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浙江省哲社规划课题等省部级项目5项,温州哲社规划课题等厅局级项目6项,市金融办等部门横向课题8项;在SSCI一区等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11篇,决策咨询报告获省市领导批示采纳13项。
从博士毕业入职至今,仅用了4年半时间,从一名新教师迅速成长为课程组组长、系主任、专业负责人再到二级学院副院长,在教学、教研、科研、社会服务、行政管理等领域均颇有建树,郑成思无疑是我校青年教师成长的一个缩影。
借用当下一句时髦的网络语言,郑成思是一名“多边形战士”。她坦言,这4年多来是最忙碌、也是成长最快、收获最多的阶段,归纳起来就是“产学研融合、教科研一体化”。
2019年,刚入职的郑成思决定尝试申报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她以自己的博士论文为基础,结合学院团队的科研方向,抱着试一试的心态提交了申请,结果一炮打响,由此开启了项目研究之路。
2020年,为了将金融学的产教融合传统延续下去,担任金融系主任的郑成思开始着手建设金融共建班。在此过程中,她对产教融合相关的教学研究逐渐产生了兴趣。于是,她结合科研和教研实行“两条腿走路”,以产教融合为建设重点申报立项省级一流本科课程、校级教改课程,撰写相关教研论文。同时,出于省自然科学基金结题需要发表系列科研论文,摸索着如何才能更好地实现教科研一体化。
2021年,随着政校企合作的持续推进,郑成思逐渐与政府部门和行业建立了更紧密的联系。作为民建温州市委会参政议政会成员,她有机会获得更多信息渠道,能够更深入地了解区域政策和行业动态。由此,她开始承担市决咨委、市金融办等部门的政策研究课题,对区域金融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有助于深入开展教学研工作。
2022年,郑成思被学校推荐为瓯海区政协委员。为此,她在科研和教研的同时,还将部分重心放在社会服务上,肩负起参政议政重任。作为主管实践教学的副院长,她开始建设产教融合实践教学团队,并成功立项市级教学团队。这种产教融合、社会服务和政策研究的协同效应逐渐显现出来。
2023年,郑成思带领团队开展更多的政策研究课题和决策咨询报告,并首次带队撰写了一篇难度较大的科研论文。五位团队成员牺牲暑假休息时间,攻克了一个复杂的数理模型,这个经历“痛并快乐着”,让她记忆犹新。
这一年,郑成思成为民建中央上市公司专委会委员,跟随民建中央领导调研头部创投机构、政府核心部门,拥有更高的视角去看问题做研究,撰写相关决策报告递交给民建中央主席等高层领导。这一年,郑成思作为世界温州人大会社科分会的嘉宾,也是唯一在温工作的社科嘉宾,参加了“社科赋能温州高质量发展”研讨会并发言。
在郑成思看来,最好的科研必须是能够反哺教育的,是能够支撑人才培养的。于是,在修改人才培养方案时,她提议所有经济学类专业都增加一门《地方经济调研及项目实践》选修课,师生一起做区域研究、撰写课题报告。她负责带团队老师,团队老师带学生,有时候她也直接带学生,采取梯队方式做研究,学生的毕业论文完成度得到显著提升。
每次做完一个课题,让郑成思最开心的,就是听到温州其他高校评审专家的评价:“你们团队做的太棒了,很专业很落地。”一些政府部门的课题经办人也经常表示,把课题交给郑成思团队很放心。
回顾这四年多的成长历程,郑成思连连表示“很感恩”,这些成果得益于学校搭建的平台、领导同事尤其是团队老师们的通力协作,得益于团队抓住了任何可能抓住的机会,也得益于博士期间导师对行文逻辑、咬文嚼字的“苛刻”要求。接下来,团队将锚定学校申硕目标,凝心聚力摸索冲刺更高级别的学术成果,为打造“商科教育高地”做出应有贡献。
(金融贸易学院2024年1月2日)
上一篇:
我校教职工参加温州市元旦万人健身跑活动下一篇:
2023,我们这样走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