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管敏安/文 蔡铭宇/摄来源:党群工作部时间:2021-09-26 08:35:58
9月25日,教育部学校规划建设发展中心课程建设研究院秘书长、齐齐哈尔工程学院副院长张振笋教授,受邀来我校作了两场精彩的专题报告。这是学校实施青年教师能力培养计划的其中一项内容,旨在不断强化学校高质量发展阶段的师资力量,努力创建全国标杆式民办大学。校领导周湘浙、谢健、李益明、唐若、胡江和全体教职工参加。
讲座伊始,执行校长、党委书记周湘浙为张振笋教授颁发了温州商学院教师发展指导特聘专家聘书。随后,张振笋教授以《不知学,何以教》为题,引用精彩案例、大量图片及视频,结合温商院办学特色,生动阐述了教师的学生观和学习观。
张振笋教授认为,当前我国教育的主要矛盾是学生日益增长的学习需求和落后的教育服务观念与方法之间的矛盾。他指出,教育的本质是师生互动,教学的本质是学习体验的传递。学生观就是办学观,教学本身就是学术,研究学生是最核心的教研,教师要不断研究学生需求、满足学生需求,在“观”学生中形成学生观。商业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消费者,对一所商科类大学来说,就要以学生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真正以学生为中心,服务学生,研究学生,在回归本来之间走向未来,把教的成果落在学的人身上,这是对学生创业精神最好的滋养。
张振笋教授强调,教学改革的目标是回归学生、重构学习,关注学习和学习效果。一个合格的老师一定要具备学生、学科、学校、学习四方面的知识,教师好学是一所学校最好的课程,是学生的福祉。没有厌学的学生,只有厌教的学生,学校存在的价值与意义就是促进学生学习,教师自身要成为学习领域的专家。他认为,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世界进入万物互联时代,人工智能不会取代教师,但善于与人工智能合作的教师一定会取代不善于与人工智能合作的教师。
在当天上午的讲座中,张振笋教授还分析总结了目前我国高等教育的多个“痛点”,提出高校书院制改革如何走向纵深、智能时代如何重构教育价值、如何建构适应不同需求的“学习生态链”、打造互通互联的高维学习共同体,以及构建以人的学习和创新为核心的课程支持体系,共创服务型大学等教育教学新理念新观点。
当天下午,张振笋教授还为学校青年教师作了一场《基于科学的教学改进》的专题报告,令与会者深受启发、受益匪浅。
张振笋教授是浙江平阳人,近年来应邀为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全国相关院校等作专题讲座300余场,编著有《职业心理健康》等9部,主持省部级课题2项。曾任黑龙江东亚学团高级技工学校校长、三亚城市职业学院执行院长,曾获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个人、全国心理健康教育先进个人,黄炎培杰出教师奖获得者等荣誉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