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邱雪花/文 黄箴言 杜宇健 /摄来源:党政事务部时间:2021-05-12 09:55:45
5月11日,学校邀请浙江省高等教育学会秘书长施建祥教授来校作《高校教学改革与质量保障体系构建的几点思考》的主题报告。全体校领导、中层干部、学校学术委员会及二级学院学术委员会等参加报告会。
施建祥教授指出当前高等教育面临跨学科跨专业人才培养不足、通识教育缺失、学生实践能力偏弱等三大问题以及专业与学科、教学与科研、教授与学生等三大脱离。针对当前的教育问题施教授提出以下几点建议:一、重视专业内涵教育,调整优化专业结构。使专业建立在学科上、社会上,坚持以培养“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人才为重点,实现一流专业建设;二、重视课程建设质量,完善课程设置体系。增加选修、实践、通史课程,帮助学生更好的化学为用,实现思想上的升华。减少必修、理论、专业课程,避免知识固化,只有理论没有实践;三、重视课堂教学质量,提升教师教学能力。创新教学方式,推行“大小班”制度,推行线上线下混合教学;四、重视实践教学质量,完善实践育人体系。严把“实验、实训、实习和实战”四个实践环节,建立“院、校、省、国家”四级联动的学科竞赛体系。
施建祥教授表示高校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建设的核心理念是以学生为中心,以产出为导向,坚持持续改进。以学生为中心,把全体学生的学习效果作为关注焦点,把毕业要求达成和培养目标实现作为一切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点;以产出为导向,教学过程是保证学生取得特定学习成果,从而达成毕业要求和实现培养目标;建立质量保障体系闭环,形成持续改进机制。在核心理念引领下要构建三大体系:适应度、保障度、有效度、达成度、满意度为主线的新时代高校育人体系;“三目标”、“三支撑”、“三机制”的人才培养体系和“反向设计、正向施工”的现代教学体系。
施建祥教授指出高校教学质量保障建设有六大关键要素:成立一个专门的内外部质量保障监测评估机构、一支老中青结合的专家型评估监测队伍、制定一套科学适切可操作的质量评价标准、坚持周期性评估与常态监测相结合、将评估结果及时反馈给教学一线人员和跟踪帮助改进,形成质量保障闭环。
施建祥教授强调要把握好专业质量标准、课程质量标准、课堂教学质量标准和实践教学质量标准,加强对教学工作实施主体的评价考核、对人才培养主要环节的监控和对人才培养主要载体的评价,并结合国家教学方针政策、产业发展与社会需求、学校办学定位与特色、学生家长的需求对专业培养方案进行持续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