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风”建设】商院榜样|以校为家干事业 爱岗敬业求奉献—谢世民

作者:李昕悦 李贞熹/文来源:党政事务部时间:2021-04-28 11:16:15

【人物名片】谢世民,学校招生办负责人、国际学院常务副院长、党委副书记,2020年度校先进管理工作者。

4月10日,一张背景模糊的男子照片在温商院师生的朋友圈里传开了,照片中的男子身着黑色西装,一手拄着雨伞一手扶着腰。很快有人认出,他就是刚刚从体育馆国际项目宣讲会上走下来的“小明老师”。

微信图片_20210428111050.jpg

说起“小明老师”,很多学生和家长都有他的微信。招生路上有他忙碌的背影,学生成长路上印刻他辛勤的汗滴。走进他,可以看到一个以校为家干事业的赤诚之心,一个献身教育求奉献的无私园丁。

以校为家 爱岗敬业

走进他的办公室,一张巨幅招生作战图映入眼帘,白板上排满了招生的行程。没有周末、没有假期,白天咨询宣讲,晚上驱车赶路,是他工作的常态。一年走访150多所高中,参与80多场咨询会,新增微信好友10000多人,亦是他工作的常态。他为了不影响老婆休息,半夜偷偷到厕所去聊微信,差点引起误会。也经常做梦梦到出差,有时因为梦里完不成计划目标,从梦中惊醒;有时成果喜人,醒来怅然若失。招生的酸甜苦辣,投影在他生活的每个时刻,和他同呼吸共命运。

微信图片_20210428111020.jpg

定了就干,干了就成,干就要干好!他跟团队说:我们要拿出温商的精气神,发扬好“四千精神”。挑最重的担子,啃最硬的骨头,精准施测,以钉钉子的精神实现新进步。正是这样的精神,有了这样一群招生人,我校才能在上海、杭州、武汉等地众多高校的国际项目脱颖而出,连续多年实现“千人计划”。

微信图片_20210428111036.jpg

即使在疫情肆虐的2020年,国际项目遇到前所未有的冲击,他带领团队全力奋战8个月,坚守244天,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再次实现出国留学项目“千人计划”。面对这一成绩,他显得淡然,只是表示,学校培养了我信任我,让我担任关键岗位,能回报学校的就是做好工作,招好学生,宣传好温商。取得的成绩已是过去,在招生办负责人的岗位上拼搏才刚刚开始,努力还要继续。

不舞云端 贴地而行

因为兼任国际学院党委副书记,除了做好招生,他更要履行好招生时对学生和家长的承诺,承担起把亲手招来的学生们培养成才,100%拿到世界名校OFFER。他把招生工作比喻成挖坑,学生则如树苗,做好学生工作就相当于不断往坑里浇水施肥,让树苗茁壮成长。他有个体会,就是要不断切换招生工作和学生工作。就好像一个男人白天工作完后,晚上回到家还要洗碗、拖地、辅导孩子作业。虽然很累,但是这样的男人很帅,丈母娘很喜欢。

微信图片_20210428111157.jpg

到晚上9点,采访被迫中断。国际学院的辅导员和国际生导师已在会议室里等候,今晚的会议主题是如何进一步落实学校“三风建设要求。辅导员们表示,离小明越近,离婚姻越远。晚上开会,已是他们的习惯。

他加了全院3000多名出国留学班的学生微信,每天不管多忙,一定会抽时间刷刷学生的朋友圈看看他们在想什么、做什么、看什么、吐槽什么。早在上个学期,他就将早晚自习分为四种不同类型的班级:学习型、特色型、补习型、常规型。充分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让学生自主选择适合自己的班级,发展自己的特长,学生的日常出勤有学生会与导师监督。他把最难管理的30多名学生拉了微信群,实时提醒和监督他们学习和生活,还带他们参加菁英奖学金答辩会,让他们去感知学霸是如何养成的。在他看来,没有管不好的学生,只要付出努力就一定可以把他们拉回学习之路。

一个高考不到400分的孩子,没有在专科或者技校里浑浑噩噩,而是去了伦敦政经学院读硕士,和肯尼迪、李光耀成为了校友。这不是什么天马行空的想象,而且真真切切就发生在国际学院学生身上的传奇。每当有这样的喜悦上演,招生时候所受的那些误解、委屈甚至白眼,他就觉得一切都值得。他说,因为我想不到哪里还会比我们给学生的平台更好,什么职业还会比我现在所做的这份工作更神圣!

情结温商 挥洒青春

从2007年入学至今,已在温商院学习工作14载,他从一个学生到一个老师,转变的是身份,不变的是情怀。对于温商院,他心怀热爱,对它如同对待娘家一般,爱得深切,干的真实。

微信图片_20210428111026.jpg

谈到一路走来最大的收获,便是大学时期知道“岗位创业”的理念,如今的工作,让他觉得自己是一位实实在在的岗位创业者。对待工作就像对待自己的事业一般,事事亲力亲为,舍弃休息时间把每一项工作落实落细。

他不知道卧室窗户外的月色怎么样,却天天看到办公室窗前和学校大门口的那一方月色。面对慢慢变白的双鬓,他很严肃的说,我是86年的,还是个少年。

追逐梦想,他不忘初心,勇毅笃行;面对未来,他躬耕不辍,行路不止。